如何解读“地铁”是打造优秀的地铁广告的前提。地铁当然是极佳的媒介,但与此同时,地铁本身也是一个具备可挖掘潜力的丰富素材。
地铁族是参与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面临着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以及外部的竞争和机遇,每天通过地铁从家庭迈向高楼大厦,是日常生活最不值一提的场景。在CNRS针对地铁人群的调查当中,大多都表达出强烈的孤独和奋斗精神,“高强度”、“高压力”是他们精神面貌的两个关键词。
城市地下的钢铁森林是冰冷的,让人感到隔离与疏远,在无数同行的过客中,大家互不相识却拥挤成一团,而孤独将伴随整个车程,裹挟着每一个人通往一个又一个站台。越发拥挤的人群,却显得异常安静,除了列车的呼啸声,大家或埋头小憩或眼神空洞,没有交流没有喧闹,大家都是孤立的个体,孤独感成为整个车厢欲盖弥彰的存在,并蔓延给他人。
所以,地铁作为素材就是孤独感,而这些年稍微火爆一点的地铁广告文案,都是在迎合这种feel。而这种清一色的情绪基调,都是相当符合地铁这种特殊化的场景,地铁本身就是“疲惫+孤独感”的包容体,本身就承载着太多的故事,所以加以合适的文案,就能立马让受众一呼百应,形成共鸣甚至裂变。
然后地铁以这种情绪内容去做广告本身就意味着“重复”和“强化”,因为地铁的高使用率使得品牌方想要传达的情绪会一遍遍传达给用户,不断侵蚀用户的心智(在不引起反感的前提下),正如洗脑大师叶茂中所说“广告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地铁广告的本身属性就意味着“洗脑”,特别是孤独感这种天然能引起共鸣的内容。